2017年,許昌市農村公路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行業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四好農村公路”為目標,以加大農村公路改造提升、推進中心養護站建設、創建“美麗鄉村路”、交通精準扶貧、環境治理等工作為重點,不斷完善農村公路建管養長效機制,補齊發展短板,全市農村公路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和道路整體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一、2017年工作取得成效
(一)農村公路建設扎實有序推進
2017年,我市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項目規劃、申報、爭取和實施水平,突出抓好項目銜接和落地工作,著力改善農村公路通達條件,有效推進了農村公路整體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農村公路建設650公里,完成橋梁改造2160延米,累計完成投資6.7億元。
(二)大中修改造提升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我市爭取省大中修養護補助資金2853.2萬元,自籌1705.4萬元,對全市46條106公里道路進行了中修罩面。我市利用市補養護資金安排大中修養護項目56個,提升改造道路168公里;各縣(市、區)利用縣級養護配套資金安排中修養護項目85個,提升改造道路255公里。
(三)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實現常態化
我市通過平時的道路巡查、督導和檢查,指導各縣(市、區)加強日常道路管養,保障道路暢通。全市日常養護累計投入4681.16萬元,處理翻漿沉陷8325平方米,網裂刷油8.5萬平方米,挖補坑槽2.73萬平方米,中修罩面19.52萬平方米, 水泥路面灌縫32.5公里,維修標志牌46處,道路標線265.2公里,道路綠化465.4公里,處理水毀沖溝邊坡坍塌133處,修建過村路段排水設施23公里,實施路田路宅分家451公里。
(四)“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取得成效
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鋪開后,市委、市政府對農村公路管養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許昌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市、縣兩級不低于本級本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5%足額落實農村公路管養資金,今年,市財政列支農村公路養護資金3700萬元。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做好“四好農村路”的引導、指導、考核等相關工作,5月初,我市召開“四好農村路”建設現場會,就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和示范縣創建進行交流部署。在示范縣創建中我們堅持“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原則,選定襄城縣為我市“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單位,并實地多次對其進行檢查指導,幫助其補足短板,提升水平。目前,襄城縣所有建制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車,農民群眾基本告別了出行難、坐車難。全面落實地方政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主體責任,縣政府出臺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把“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圍,并將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鄉鎮管養站,全縣16個鄉鎮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已建成2個中心養護站,配備了專兼職農村公路養護人員,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逐步向常態化、規范化、機械化邁進。
(五)省級“美麗農村路”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
我市根據省廳《河南省美麗農村路創建活動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7〔297〕號)要求,以加強農村公路交通環境建設為目標,以實施“美麗農村路”創建作為切入點,把全市重要的農村公路納入創建范圍,高標準進行設計,嚴要求組織實施。我市還以省、市級“文明示范路”為基礎,合理規劃輻射的農村公路,實施一路一景建設,創建質量優質,養護管理到位,防護配套工程完善,標志標牌齊全有效,公益宣傳牌設置新穎的“美麗農村路”。2017年,我市共創建“美麗農村路”5條52公里,設置“一路一景”宣傳牌71處。
(六)中心養護站、鄉鎮養護站建設逐步規范化
為進一步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努力推動全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步入科學發展軌道,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站建設管理的意見》,開展創建中心養護站,目前已完成中心養護站建設5個。同時,按照《河南省農村公路鄉鎮管理養護站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各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組織,落實村級養護員,逐路段落實管養責任,設立養護責任牌,明確任務目標和管養責任。今年以來,我市對鄉鎮養護站的建設標準、養護工作標準等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襄城縣、許昌縣、長葛市養護站重新添置了辦公設施,統一配備了掃把、鐵鍬、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等日常養護機具;制訂并懸掛了標準的養護站牌和公開宣傳欄;規范各個養護站的制度、機構、崗位職責、公路養護質量標準、財務管理、檔案管理以及鄉村養護人員信息等內容;并按照要求對養護站的10項內業檔案實施了電子化統一模式操作管理,基本實現了農村公路管養機構的統一性、規范性,有力的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水平,為農村公路標準化管理夯實了基礎。
(七)農村公路改造提升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2017年,我市進一步加大產業路、旅游路的改造提升力度,圍繞“公路+產業”、“公路+旅游”、“公路+文化”、“公路+休閑健身”等發展模式,著力發揮好農村公路助推鄉村經濟發展的紐帶和輻射作用。一是圍繞“公路+產業”,加強了高效節水灌溉產業園區道路建設,提升道路品質,打造服務產業發展的循環路;二是圍繞“公路+生態休閑旅游”等特色旅游產業,對通往鄢陵縣五彩大地、鶴鳴湖等景點的道路實施道路環境整治和路網改善工程,全力打造體現鄉土風情、田園風光的美麗農村公路;三是圍繞“公路+文化”,建成了禹州市到神垕古鎮的禹神快速通道,為宏揚鈞瓷文化和民俗風情,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采取工作措施
(一)強化行業監督指導,切實抓好項目落實
為加快推進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順利開展,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夯實主體責任。堅持做到年初安排部署,層層簽訂目標;自始至終定期督促檢查,確保落實到位;年末檢查考核,嚴格落實獎懲。充分發揮市補建設資金的激勵作用,對建設完成好,質量控制嚴的縣(市、區),按照“先建后補”的原則實行以獎代補。
二是強化督導檢查,加大項目管理力度。實行領導包縣督導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目標,抓好責任落實,加快項目前期準備工作,迅速掀起施工高潮。
三是堅持月例會制度,推動工作有序開展。及時掌握并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四是建立工作臺賬,全面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按月、按周分解細化建設目標,明確項目目標責任人,確保目標明確、推進有力。
(二)堅持工程質量為先,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質量責任重于泰山。今年以來,市縣兩級農村公路管理部門不斷強化精品意識,堅持質量管理零缺陷、質量問題零容忍,筑牢工程質量生命線。
一是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開展項目建設,通過理順工程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實現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可管、可控。
二是嚴格實行路基、路面基層、路面面層“三階段”驗收制度,充分發揮實驗室作用,確保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許進入下道工序。
三是層層落實質量責任制。把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對工程質量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跟蹤監督,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四是嚴格把關項目驗收。成立規劃、紀檢、質量監督等部門參與的聯合驗收組對完工項目組織驗收,對不合格工程項目取消市級補助資金,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五是嚴格推行農村公路“七公開”制度,聘請農村公路義務監督員,提高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透明度,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
(三)堅持安全生產為本,推進“平安公路”建設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理念,始終將安全與建設、質量、管養等工作齊抓并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是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建立責任清單,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級抓一級,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良好局面。
二是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日”宣傳活動,深入宣傳《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提高施工企業自覺抓緊抓好安全生產的思想意識;組織開展全市安全知識培訓和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基層安全管理人員素質,有效促進了干部職工對安全知識的學習、掌握和應用。
三是以開展“講責任、提素質、抓落實、保安全”、安全生產大檢查、“平安公路”創建等活動為抓手,對農村公路在建項目的施工安全以及轄區內的道路、橋梁、防護設施等開展專項督查,真正做到檢查、責任、整改、時限和預案“五落實”。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全生產約談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推進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五是扎實推進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創造優美、暢通、舒適、安全的出行環境。今年,我市共安排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項目246個,總投資5910萬元。
(四)堅持建管養并重,全面提升道路服務水平
按照“建養并重、管養結合”的方針,從規范化管理,精細化養護方面入手,在加強預防性養護、提高機械化養護水平、路域環境整治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提高我市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一是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市政府出臺《許昌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市縣兩級財政按要求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市財政列支以獎代補資金3000萬元,養護資金3700萬元。為確保“四好農村路”建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成立“四好農村路”建設領導小組,重點對責任落實、建設質量、工作進度、資金到位等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鄉鎮政府的督促指導,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的作用,整體推進全縣“四好農村路”建設。按照“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原則,培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對通過省級評審的示范縣,市政府再給予3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基本條件達不到創建省級示范縣要求的縣(市、區),將參加市級示范縣創建活動,被評為市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市政府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資金支持。通過開展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活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二是持續開展好文明示范路創建工作,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按照《許昌市交通運輸局關于持續保持農村公路省級文明示范路和創建市級文明示范路的意見》,加大對文明示范路的養護投入力度,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傾斜;借助中心養護站建設,不斷提升文明示范路的機械化養護水平;對保持標準高的省級文明示范路,按照二級路、三級路每公里1萬元、四級路每公里0.5萬元的標準給予安排維護資金。2017年,我市根據《河南省美麗農村路創建活動方案》,積極開展 “市級文明示范路”和省市級“美麗鄉村路”創建工作。對于驗收合格的“省級美麗鄉村路”按照按二級路5萬元、三級路4萬元、四級路3萬元的標準給予資金補助;并每年按照二級路、三級路每公里1萬元、四級路每公里0.5萬元的標準,給予安排保持維護資金。今年,全市創建美麗鄉村路和省、市級文明示范路250公里,各縣(市、區)都能形成30—40公里的環通美麗鄉村路。
三是促轉型發展,推行管養機械化。按照《許昌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站建設管理意見》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以“服務提升”和“轉型發展”為目標,強化公路養護管理,完善應急保通機制,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構建綜合養護管理體系,實現中心養護站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建設運營。我市計劃建設中心養護站11個,每個縣(市、區)達到建成兩個中心養護站的目標。目前,已建成中心養護站5個,對于達到標準要求的中心養護站,每個站給予50萬元資金補助。為提高我市農村公路養護機械化水平,我市按照《許昌市人民政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試行)》(許政〔2016〕56號)相關要求,加大對農村公路養護機械的投入力度。2017年利用市補資金投入1200萬元購置了38臺灌縫機、小型壓路機、路面養護車、挖掘機、滑移等養護機械,配備給今年建設較好的中心養護站。從2018年開始我市將進一步加大養護機具的投入力度,采取市補、縣籌的方式采購養護機械,市補比例達到50%。
四是實施路田路宅分家、建立長效機制。今年,我市根據《許昌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路域環境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職責范圍,大力開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工作,努力創建“暢安舒美”的交通環境。調動和發揮鄉鎮人民政府的積極性,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注重實效、全面管護、保障暢通”的原則,因地制宜,出臺農村公路“路田分家”實施辦法。摸清底數,分步實施,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向“建養并重、均衡發展”轉變,推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常態化,規范化,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通暢的出行環境。以抓試點、促全面、抓重點、促一般,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方式,大力實施農村公路“路田分家”,逐步構建起路田權屬明確、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安全暢通、養護管理規范、公路沿線環境優美的長效機制。
五是強化督導考核,嚴格落實獎懲。將加強日常督導和年終考評作為督促工作有效落實的有力抓手,結合《許昌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制定印發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評分細則》,為日常督導檢查提供了詳細的考核依據。市交通、財政、審計等部門,每年5月、11月按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評分細則,組織檢查考評,根據考評結果和日常檢查情況,實施獎補。同時,繼續在全市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競賽活動,加強對各縣(市、區)管養工作的日常督導檢查,實施月檢查、季評比,年終總評。檢查過程中,實行全過程錄像跟蹤,全面獲取道路路面狀況信息,為下一步科學編制計劃提供準確依據。為充分調動各縣(市、區)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市政府每年拿出300萬元對養護先進縣(市)、鄉(鎮)給予資金獎勵。
六是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今年,我市先后舉辦和承辦了市級、省級農村公路養護工技能競賽活動,特別是在全省競賽活動中,我市的安九紅同志力壓群雄,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競賽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各單位、各地市相互交流學習搭建了平臺,充分展示了農村公路養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風貌和精湛的職業技能。為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營造交通運輸行業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勇于創新良好工作氛圍,市交通運輸局在全系統發起了向技能楷模安九紅同志學習的倡議,引導和激勵交通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繼續不忘初心、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勇爭一流。
(五)加大貧困村道路改造,助力精準扶貧攻堅
今年,市交通運輸局繼續把交通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交通運輸工作的首要任務,以全市124個貧困村為精準扶貧交通支持重點,集中人力、精力、財力,加強貧困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堅實交通運輸保障。2016年,我市通過三年行動計劃和預安排計劃完成貧困村道路建設212公里,完成投資12027萬元。2017年,我市完成貧困村道路建設163公里,完成投資8965萬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
一是成立專項督查小組,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任務,抓好責任落實。堅持每周對貧困村道路建設項目進行一次全面督導,對消極怠慢、不主動作為造成項目進度、質量等方面出現問題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嚴肅問責。
二是筑牢工程質量生命線。監督各縣(市、區)嚴格執行工程基本建設程序,認真落實項目法人、招投標和交竣工驗收等各項制度,加強工程質量監管,質量安全責任到人,確保建設項目按照合理工期高質量建成投用。
三是通過省級補助資金杠桿,引導各縣(市、區)提高技術等級,完善道路附屬設施建設。
四是落實公示制度。對達到省廳所規定交通脫貧標準的貧困村,及時向社會群眾公開。并采取專項檢查和日常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公示情況的督導力度。同時,積極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努力形成監督合力。
(六)緊抓大氣污染防治,打造潔凈優美城鄉環境
今年,我市根據上級部門加強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施工工地揚塵防治工作體制機制,加大揚塵治理的人員、資金和設備投入力度,切實落實建設、養護施工過程中揚塵治理的各項責任。強化對各縣(市、區)在建工程項目的督導檢查,加強巡查頻率,逐步淘汰易造成揚塵污染的清掃方式,加強機械化清掃和灑水頻次,減少路面揚塵,對縣道和重要鄉道路面要堅持每天清掃、沖洗。抓好公路綠化工作,進一步增強防塵降噪功能,有效綠化、美化我市農村公路環境。全市重點縣鄉道保證日出動清掃車、灑水車104臺;日出動人員589人次;日清掃里程652.3公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為指引,堅持“建、管、運、營”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 “四好農村路”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責任主體,強化組織領導。強化縣級人民政府在農村公路建設及管養中的責任主體意識,加強對農村公路的全面監督管理,從規劃、設計、組織、監督、檢查等各個方面積極充當主力軍。切實建立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資金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監管以交通公路部門為主體的管養新機制。
二是嚴格執行年度計劃,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堅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的原則,科學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在落實年度計劃的過程中爭取盡早招標、盡早開工、盡早掀起施工高潮,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建設標準,建立工作臺賬,確保工程進度按計劃要求有序推進。
三是加大行業監管力度,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繼續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強化質量意識,落實質量責任;繼續完善“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專群結合”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實行質量責任終身制和質量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完善督導檢查、公示和社會監督制度,堅持開展“三階段驗收”,積極實施第三方檢測等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
四是完善管養機制,扎實推進管理養護工作。進一步完善管養工作機制,落實管養責任,強化管養檢查、考核力度;繼續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競賽活動,通過加強日常的督導檢查,提高各縣(市、區)加強道路管養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健全管養措施,帶動全市農村公路管養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來源:許昌市交通運輸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