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衛作業要像繡花一樣精細 城關環衛推行七大作業模式助力文明創建
記者昨從城關區環衛局獲悉,為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該局在實行“一把掃帚掃城關”、著力推進“三大轉變”(由被動作業向主動作業轉變、由傳統作業向精細作業轉變、由領導滿意向群眾滿意轉變)的基礎上,提出了“環衛作業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目標,通過增加補充一線環衛工、購置環衛專業車輛等方式,實行環境衛生一體化管理,同時以“整體推進、突出精細”為抓手,推行七大環衛作業模式舉措,不斷將作業精細化引向縱深。
延伸保潔“最后一公里”
據介紹,全市開展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為推進轄區環衛作業無死角,該局按照“一把掃帚掃城關”工作思路,一次性補充環衛工3853人和環衛車輛707輛,在原有934萬平方米清掃保潔面積的基礎上,將轄區背街小巷和城市出入口、綠化帶周邊、城市家具等全部納入保潔范圍,延伸保潔面積135.7萬平方米,接管雁兒灣8.44萬平方米“三不管”區域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基本實現全域化保潔。
“兩雙”推進垃圾不落地
為推進垃圾不落地工程,推出“雙管雙入”模式。規范管理垃圾收運車輛,已取締城區三馬子、農用車等社會車輛972輛,同時計劃建立“互聯網+”垃圾收運模式,通過數字化調配清運路線、垃圾量核算和油料消耗等;規范管理垃圾轉運站,已改造麥積山路等6座轉運站,有效整治垃圾傾倒秩序。
開展機械化“聯合作業”
隨著保潔區域面積的增加,單憑環衛工清掃很難完成,對此該區加大機械化作業。目前該局有機械清掃設備178臺,每天對城區360萬平方米的道路、2.475萬米交通隔離欄實施吸塵、洗掃等機械化“聯合作業”模式。機械化吸塵方面,對主城區路面和設施全面實行“早、中、晚”三班制24小時不間斷吸塵作業;在機械化洗掃方面,調動洗掃車輛全數量投入、大范圍覆蓋和高強度作業,做到“能洗盡洗、能掃盡掃”作業。
推行人機“四步”清潔法對城區交通隔離欄、雨雪后路面的保潔,該局推行“四步”清潔法。針對交通隔離欄,利用車流較小時段,首先用清洗車粗洗護欄,然后由小型沖洗車沖刷,接著環衛工人清理遺漏,最后由大型洗掃車掃尾。針對雨雪后路面污染的清潔,該局實施“1+2”作業模式,利用高壓沖洗車(1臺)沖洗路面縫隙灰塵至雨水井口,再用洗掃車(2臺)對道路兩側積存污水進行洗掃作業,保潔人員進行精細保潔,最后裝車清運垃圾。
廢舊家具收運“招手停”
根據統計,該局去年清運的各類廢舊家具達10萬余件,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進駐城關工作生活,導致搬租房的頻率越來越高,日產生的廢家具也越來越多。為解決轄區內廢舊家具收運難題,給居民群眾提供更好的
社會服務,該局率先全省引進廢舊家具專業運輸車輛,并采取“招手停”或撥打服務熱線的方式,清運隊每天通過三班倒對街道社區、居民需處理的廢家具進行及時清運。
裝修垃圾“物業化”管理
今年開展“三大整治”攻堅戰以來,為提升裝修垃圾的管理和清運,該局結合實際進行嘗試和創新,推出裝修垃圾“物業化”統管統運模式,即針對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在明確小區裝修垃圾堆放和運輸、處置規定及各方管理責任的前提下,依照“有償服務、統一管理”原則,集中清算裝修垃圾量,并與小區物業簽訂《建筑垃圾堆放及清運協議》,辦理渣土排放證和車輛準運證。
積極倡導“721”工作法
今年三月以來,該局執法中隊在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執法方式方法基礎上,提出了以服務為先的工作理念,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積極倡導“721”工作法則,其中,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包括保潔和垃圾清運、配套設施等方面問題,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適用于臨街門店商戶、物業小區等管理問題,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主要針對偷倒垃圾污水、不落實門前三包等問題。
“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
該局在環境衛生監管方面,建立起質量監督、數字環衛、網絡輿情“三位一體”監督模式,即對環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按照“日考評、周通報、月兌現”方式進行績效考核;依托區數字化中心管理平臺,采取“限時辦結”方式,對“數字城管”案件進行分發、處理和銷案;采取“專人負責→提早發現→合理研判→積極應對→科學處置→消除影響”流程,時刻關注市民關心的環境衛生熱點、難點問題,樹立環衛作業新形象。
掃一掃
獲取詳細產品資訊
直接添加微信號
glyh123